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期刊: Energy
标题: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hip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an optimization model
作者: Ça˘glar Karatu˘g, Mina Tadros, Manuel Ventura, C. Guedes Soares
摘要
在全球航运业面临能源效率提升与减排压力的背景下,如何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严格 regulations 已成为关键议题。然而,实践中船舶运营数据稀缺且获取成本高昂,极大地限制了能源效率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针对这一瓶颈,本文以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的、结合发动机优化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混合决策支持系统。该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实时航行数据驱动发动机仿真模型生成扩展参数,再通过 ANN 精准预测燃油消耗。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数据稀缺问题,其中最优 ANN 模型(1 个隐藏层、5 个神经元)的 R² 达 0.99697、RMSE 为 0.00035、MAPE 为 0.06470,为航运公司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的能源效率管理工具,对 maritime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 “数据驱动 - 模型扩展 - 智能预测” 的闭环分析框架,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发动机仿真与神经网络的深度融合,突破船舶实时运营数据不足的局限。该框架遵循数据预处理与模型构建、参数扩展生成、ANN 模型训练与优化三步流程,形成从原始数据到决策支持的完整链条。
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发动机优化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研究团队采用 Ricardo Wave 软件(1D 发动机仿真工具)与 MATLAB 中的非线性优化器(fmincon)耦合,为 111.18 米集装箱船的 MAN 18V32/44CR 发动机建立高保真模型。通过与实船正午报告数据对比,模型误差控制在 3% 以内(处于 5% 的可接受范围),验证了其科学性。该模型可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性能参数(如压缩温度、最大压力等)。
接下来的参数扩展与数据集构建是核心创新环节。基于预处理后的 477 天正午报告数据(剔除故障值与机动航行数据),利用验证后的发动机模型生成 20 个关键参数(含原始数据中缺失的扫气比、点火延迟等),形成包含发动机转速、制动功率、燃油消耗等多维度的综合数据集,解决了原始数据维度有限的问题。
研究的最后阶段是ANN 模型的训练与评估。以扩展参数为输入、制动比油耗(BSFC)为输出,构建 4 种不同结构的 ANN 模型(隐藏层与神经元数量各异)。采用 Levenberg-Marquardt 优化算法训练,通过 R²、RMSE、MAPE 三个指标评估性能,最终筛选出最优模型。
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得出以下关键结论:首先,所提出的 **“发动机优化模型 + ANN” 混合决策支持系统 ** 被证实有效。该系统成功解决了船舶运营中 analyzable 数据稀缺的问题,无需额外传感器即可生成丰富的实时参数,证明了数据驱动仿真与智能算法结合的科学性。
其次,ANN 模型在燃油消耗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论文表 3 与图 6 显示,最优模型(1 隐藏层、5 个神经元)的 R² 达 0.99697,RMSE 仅 0.00035,MAPE 为 0.06470,表明其能高精度捕捉发动机性能与燃油消耗的非线性关系。对比 4 种模型后,确定该结构为最佳方案,因其在预测精度与模型复杂度间达到最优平衡。
最终,本研究为航运业提供了一种极具成本效益的能源效率管理新工具。它无需高额硬件投资即可实现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与燃油消耗预测,助力企业满足 IMO 的碳强度指标(CII)等 regulations。从宏观视角看,这是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 maritime 工程中的实践,为船舶能源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文中图表系统梳理
本文图表按 “方法论构建 - 性能验证 - 结果可视化” 逻辑分组,系统性支撑论证过程:
方法论框架类图表奠定研究基础。图 2(发动机优化模型示意图) 清晰展示了 Ricardo Wave 与 MATLAB 的耦合机制,直观呈现 “输入参数 - 仿真计算 - 输出性能” 的流程,支撑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

图 5(研究方法论流程图) 以闭环逻辑串联数据预处理、模型仿真、ANN 预测三个阶段,阐明了从原始数据到决策支持的完整路径,强化了方法的系统性。

性能验证类图表验证核心创新点。图 3(发动机性能曲线) 展示了不同转速下 BSFC 与排放物(CO₂、NOₓ等)的关系,证明模型能准确反映发动机实际性能,为参数扩展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表 3(ANN 模型误差对比) 通过定量数据(如 M (5) 模型的 R²=0.99697)直接证明最优模型的优越性,为方案选择提供客观标准。

结果可视化类图表强化结论说服力。图 6(实际与预测 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BSFC 对比) 直观展示 4 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其中 M (5) 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几乎重合,视觉化验证了高精度特性。

图 7(关键参数与 BSFC 关系) 分析转速、制动功率等参数对燃油消耗的影响,揭示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一步支撑了系统的实用价值。

- 作者:王苏阳
- 链接:http://wangsuyang.top/article/Note-7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知海拾贝 | 精读Applied Energy系列 | 以节能为目的分析河口港潮汐与船舶行为的时空相关性

知海拾贝 | 中国船级社对于智能船的要求
知海拾贝 | 精读Ocean Engineering系列 | 基于优化模型和数据驱动方法的船舶能效策略

知海拾贝 | 精读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系列 | 海港内船舶运行的时间效率评估:基于 AIS 数据的两个港口案例研究
知海拾贝 | 精读Ocean Engineering系列 | 船舶能效综述
知海拾贝 | 精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系列 | 一种基于等时线的预测优化方法在高效船舶航行规划与执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