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i-Ship 智能船级符号
用于表征船舶智能化功能,No、R1、I、M、H、E 分别代表以下含义:
- No(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标志):具备此符号的船舶,在开阔水域航行时,能借助自身搭载的感知设备,如雷达、声呐、摄像头等,实时获取航行环境信息,包括周围船只位置、障碍物分布、水文气象状况等。船舶系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自主规划航行路径、做出避碰决策并实现自动驾驶,减少对船员手动操作的依赖 。例如 “同济” 号和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科研实训船,在开阔水域航行时可切换至自主航行系统,依据风险程度自动避碰、航行。
- R1(远程控制操作标志):代表船舶支持在有船员的情况下进行远程控制。船舶配备专门的通信网络、传感器以及控制算法,使得岸基人员能通过远程操作终端,对船舶的航行、设备运行等进行实时控制。以 “同济” 号为例,它可以通过传感器、通信网络以及人工算法,实现船岸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和精准控制,岸基人员能远程操作船舶完成部分任务。
- I(智能集成平台标志):意味着船舶配置了智能集成平台,该平台如同船舶的 “智慧大脑”。它将船舶上各类智能系统和设备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集中收集、处理、分析以及共享。通过这个平台,不同功能模块得以协同工作,如智能航行系统、智能机舱系统、智能能效管理系统等,提升船舶整体的智能化水平与运营管理效率,使船舶各部分能更高效地配合,优化船舶的运行状态。
- M(智能机舱功能标志):拥有此符号的船舶,其机舱具备智能化功能。机舱内的设备,像发动机、发电机、泵等,都配备了大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等。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设备故障进行预警,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通知船员维护。还能实现对机舱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比如自动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适应不同工况,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机舱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H(智能船体功能标志):表示船舶的船体结构配备了智能监测系统。在船体关键部位,如船壳、甲板、舱壁等,安装有传感器,用于监测船体的应力、变形、腐蚀等情况。这些数据能实时反馈给船舶管理系统,帮助船员及时了解船体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结构安全隐患,合理安排维护保养计划,保障船舶的结构强度和航行安全。
- E(智能能效管理标志):说明船舶具备智能能效管理功能。船舶通过安装在动力系统、推进系统等位置的传感器,实时采集能耗数据,结合航行速度、载重、气象等信息,运用算法进行分析。进而对船舶的动力系统、航行速度等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保证航行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调节发动机功率,或者根据航线情况规划最佳航速,以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燃油利用率的目的,减少运营成本和环境污染。
🤗其他船舶信息
除了 “同济” 号外,取得中国船级社四个智能符号的智能船舶还有 “惠智海” 轮、“青港拖 1”、“厦港拖 30” 和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科研实训船等。
船舶名称 | 取得的智能船级符号 | 对应智能功能 | 未取得的符号 | 核心特点与用途 |
“惠智海” 轮 | i-Ship (N, M, E, I) | N:智能航行(港口 / 近岸水域辅助避碰、航线优化); M:智能机舱(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 E:智能能效(动力系统优化、降低能耗); I:智能集成平台(数据集中处理与系统协同) | R1、No | 21 万吨散货船,国内首个获 4 个智能符号的散货船,主打绿色节能与运营效率提升。 |
“青港拖 1” | i-Ship (N, M, E, I) | ; N:智能航行(港内作业路径规划、精准定位); M:智能机舱(设备自动化运行、无人值守); E:智能能效(油电混合动力优化、低排放); I:智能集成平台(拖船作业数据联动) | R1、No | 国内首艘油电混合智能化全回转拖船,适配港口高频次拖带作业,附加 AUT-0(无人机舱)标志。 |
“厦港拖 30” | i-Ship (N, M, E, I) | N:智能航行(港内复杂水域避碰); M:智能机舱(设备健康管理); E:智能能效(串联式混合动力能源分配优化); I:智能集成平台(港作任务协同控制) | R1、No | 国内首艘绿色智能串联式混合动力港作拖船,聚焦港口作业安全与能效优化。 |
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科研实训船(N1147) | i-Ship (No, R1, I, M, H, E) | No: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自主避碰、全路径规划); R1:远程控制(岸基实时操控); I:智能集成平台(数字孪生与科研数据整合); M:智能机舱(设备预测性维护); H:智能船体(结构应力、腐蚀监测); E:智能能效(多动力模式能耗测试与优化) | 无 | 全球首艘综合型自主航行科研实训船,用于智能船舶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智能化程度世界领先。 |
“同济” 号 | i-Ship (R1, No, E, I) | R1:远程控制(岸基遥控科考作业); No:开阔水域自主航行(长距离科考航线自主行驶); E:智能能效(混合动力 + 锂电池组,能耗降 8%); I:智能集成平台(科考设备与航行系统协同) | M、H | 2000 吨级智能科考船,国内首个获 4 个智能符号的科考船,具备 “海上校区” 功能,支持多领域海洋科研。 |
船舶具体参数整理
(部分船舶网络无公开参数信息)
同济号
基本参数
- 总长:81.5 米
- 型宽:15 米
- 型深:6.9 米
- 设计航速:15 节
- 续航力:8000 海里
- 载员:45 人
- 自持力:35 天
- 适用航区:无限航区(冰区除外)
动力与能效
- 推进系统:国产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
- 动力配置:直流母排 + 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混合动力系统(锂电池组可实现削峰填谷及能量回收)
- 能耗表现:较同类科考船降低约 8%
惠智海轮
基本参数
- 类型:21 万吨系列散货船
- 尺度:总长 299.95 米,型宽 50 米,型深 25 米
- 性能:设计航速 14.5 节,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
青港拖 1
基本参数
- 类型:油电混合智能化全回转拖船
- 建造:江苏省镇江船厂为青岛港建造,我国首艘该类型拖船
厦港拖 30
基本参数
- 类型:绿色智能串联式混合动力港作拖船
- 定位:国内首艘该类型拖船,服务于港口作业
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 N1147
基本参数
- 类型:智能科研实训船
- 尺度:船长 69.83 米,宽 10.9 米,排水量 1430 吨
- 性能:服务航速 17.5 节,搭载 2 台 1500 千瓦全电力吊舱推进系统,3 台 1520 千瓦柴电机组,可容纳 50 人,四级海况正常作业,六级海况安全返航。
- 作者:王苏阳
- 链接:http://wangsuyang.top/article/Note-4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知海拾贝 | 精读Applied Energy系列 | 以节能为目的分析河口港潮汐与船舶行为的时空相关性

知海拾贝 | 精读Ocean Engineering系列 | 基于优化模型和数据驱动方法的船舶能效策略

知海拾贝 | 精读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系列 | 海港内船舶运行的时间效率评估:基于 AIS 数据的两个港口案例研究
知海拾贝 | 精读Energy系列 | 基于优化模型的船舶能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知海拾贝 | 精读Ocean Engineering系列 | 船舶能效综述
知海拾贝 | 精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系列 | 一种基于等时线的预测优化方法在高效船舶航行规划与执行中的应用